一、站点介绍
扬州大学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流动站依托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点、省一级学科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国家重点专科。2011年获批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获批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流动站。该学科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在苏中、苏北地区就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第一代学术带头人——任继然先生作为全国劳模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第二代学术带头人——国家级名中医任达然和省名中西医结合医宗文九等带领该学科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第三代人以留美、留日归来的一批专家学者为核心力量。该学科被列入首批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专科。近五年,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00余项。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5项、江苏省政府科技进步奖3项,恩德思医学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4项。在中药抗癌与抑制血管再生的相关性研究等方面在全国有较高的学术地位,位于江苏省省属高校前列。与此同时,与扬州中宝药业集团、江苏黄河药业等企业建立了江苏省研究生企业工作站,通过企业的合作,在创新性中药开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应用成果。目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4项,待转化成果16项。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216名,博士研究生80名,毕业研究生分布在全国各大医院、高校,为当地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67名,博士研究生32名。
二、研究方向
方向一:中西医结合脾胃病研究
本方向主要着眼于难治性脾胃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热毒瘀滞为关键病机,形成了从毒邪论治脾胃病的研究特色。
方向二: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
本方向着眼于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以临床与基础研究相结合为特点,探索脾虚肝郁证在湿疹、炎症性肠病、妇科病中的证候特点,基于功能基因表达谱和现代分子药理学研究手段,阐明中医证候实质;究明中医脾虚肝郁证中医证候特点及标准化研究。
方向三:中西医结合老年病研究
本方向主要着眼于老年多系统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从“治未病”角度出发,挖掘中医在慢性病防治方面的理论和治法。
方向四:异病同治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研究
本方向以异病同治理论指导中药干预常见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为特色,探讨中医药异病同治对肿瘤作用的理论依据。
方向五:中西医结合心脑病研究
本方向主要探究胸痹、真心痛、脑卒中及痴呆等心脑病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三、联系方式
许老师、王老师:0514-87978804;Email:yixy@y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