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下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萍教授应邀走进“扬州大学120周年建校高端学术论坛”之医学院第109期“医源论坛”,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中药复方“等效成分群”研究模式及实践”的专题报告,医学院副院长钱莉主持报告会。
李萍教授致力于中药药效物质与质量评价研究,提出并建立基于整体观的中药“等效成分群”研究理论与方法,为符合多成分作用特点的中药复方药效物质解析、经典名方现代研究、质量标准构建等提供了新的科学范式。李教授团队围绕中药复方“含有什么成分”、“哪些成分起效”、“成分如何起效”三个密切关联的科学问题,以复方丹参滴丸和银杏叶制剂为范例,详细介绍了研究团队在多成分组合药物研发理论与方法学体系构建方面的研究成果。李教授研究团队从复方丹参滴丸的83个成分中发现了一个由18种成分构成的等效成分群,在抗心肌缺血作用上能够表征原方的疗效,加速了复方丹参滴丸在FDA新药注册过程中的审批进程;从银杏叶制剂中发现了一个由12种成分组成的成分群,在抗脑缺血作用上与原方药效相当。由于在中药药效物质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相关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第四届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杨森药学研究生药学一等奖等。
李萍教授的报告思路新颖、内容详实,富有启发性。会后,科研人员就等效成分群的发现与评价等问题同她进行了深入探讨。一个小时的报告在不知不觉中接近尾声,师生们仍感觉意犹未尽。在随后的提问环节中,李教授与师生们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回答师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勉励科研工作者凝练科学问题,做好中药多成分组合药物研发,这是中药研究的关键一环。本次论坛全程采用线上直播方式,吸引了近两百位师生的积极参与。通过李教授的分享,师生们感受到了中药组分研究的非凡魅力,增强了投身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阐释中医药科学内涵的信心和决心,拓宽了视野,收获颇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