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扬州大学医学部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
日程安排
时 间:2022年1月20日14:30
会议地点:江阳路北校区19号楼9楼报告厅
主办单位:江苏省中西医结合老年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胃癌毒邪论治”重点研究室
江苏省非编码RNA基础与临床转化重点实验室
出席人员:各学系科研主任、全院45岁以下青年教师
欢迎感兴趣的师生参加!
14:30-14:40 钱莉副院长致开场词 |
Session 1 主持人:刘延庆 教授 |
时 间 |
报告人 |
报告题目 |
14:40-15:00 |
奚菊群 |
纳米酶的设计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
15:00-15:20 |
陈 昊 |
11β-HSD1激活破骨细胞促进老年性骨质疏松发生机制研究 |
15:20-15:40 |
钱亚云 |
南蛇藤提取物抗肿瘤活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15:40-16:00 |
严雪冰 |
具核梭杆菌促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16:00-16:10 |
茶 歇 |
Session 2 主持人: 郁多男 教授 |
16:10-16:30 |
鲁战平 |
YY1通过cohesin调控造血干细胞的静息和自我更新 |
16:30-16:50 |
刘晶晶 |
设计智能纳米医学体系用于癌症的诊疗和其他方面 |
16:50-17:10 |
李洪亮 |
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17:10-17:30 |
蔺志杰 |
miR-144/451靶向IRF5抑制DC活性的分子机制 |
17:30-17:40 史宏灿院长总结发言 |
17:40-17:50 王庆林书记总结发言 |
报告人简介:
奚菊群,教授,主要从事新型功能纳米材料开发与应用,通过结构设计、可控合成、和合理的表面修饰得到功能丰富的生物相容性纳米材料,研究其在生命体系中的行为,并利用纳米材料独特的物理与化学性质以发展新型多模态生物影像技术、靶向药物输送技术以及肿瘤物理治疗技术,从而探索癌症的诊断与治疗的新思路与新方法。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Nano Letter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Nano Today,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Small等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
陈昊,男,苏州大学医学博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目前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外科学组青年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骨松学组、微创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秘书等职。长期从事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教学工作。获全国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比赛一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江苏省自然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扬州市社会发展重点项目,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计划项目等。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Biomaterials,ACS Applied Material&Interfaces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研究论文先后被 Science、Cell、J Clin Invest、Nat Commun、Bone Research等期刊引用。
钱亚云,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药理学会委员、江苏省药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药理学会临床前药理专委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现任扬州大学医药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胃癌“毒邪论治”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美国Mayo Clinic(梅奥医院)及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抗肿瘤研究,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参编高等医药院校汉英双语教材《中医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江苏省教育厅重大项目1项,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面上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获江苏中医药科学技术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江苏中医药科学技术二等奖、扬州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严雪冰,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相关分子机制研究及慢性疾病发生发展相关微生态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卫健委面上项目、扬州市社会发展项目及黎介寿肠屏障重点项目各一项,获得扬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一项,绿扬金凤及扬州英才培育计划,目前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IF>10分3篇,单篇最高IF=18.187, 代表性论文成果被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等专业领域权威杂志引用。
鲁战平,扬州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绿扬金凤优秀博士。2015年获得南开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2015-2019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做博士后。目前在江苏省非编码RNA临床与转化重点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造血干细胞发育以及相关肿瘤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在cell report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7篇,被引次数400多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担任Cancer Plus杂志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Cells, Molecules 等杂志的审稿人。
刘晶晶,女,1990年出生,博士毕业于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之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1年12月入职扬州大学医学院转化医学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材料与纳米医学,设计了很多多功能金属有机框架纳米制剂和配位聚合物纳米制剂用于癌症诊疗一体化,并对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的分子探针在癌症中的新应用进行探索。近五年来以(共同)第一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 Nano Letter,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nd Bio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多篇。截至目前为止,论文被引用5400余次,H因子33。受邀担任杂志Frontier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的客座编辑,并担任杂志Frontiers in Oncology和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的审稿人。
李洪亮,医学生理学博士,毕业于韩国国立江原大学,扬州大学特聘青年百人,目前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心血管疾病方向,尤其关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机制,通过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索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治疗靶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扬州市绿扬金凤人才计划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
蔺志杰,博士,免疫学教研室讲师。2017年毕业于扬州大学,现从事肿瘤免疫、代谢免疫方向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发表SCI十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