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扬州大学学科交叉论坛—医学+主动健康交叉论坛



时间:20211214日下午230

地点:江阳路北校区19号楼810会议室

出席人员:医学院各科研主任、45岁以下青年教师

         欢迎感兴趣的师生参加

论坛议程:

时间

内容

报告人

主持人

14:30-14:40

开幕致辞

戴玉琴

钱莉

14:40-15:00

Irisin Regulating Skeletal Response to Endurance Exercise in Ovariectomized Mice by Promoting Akt/β-Catenin Pathway

赵仁清  体育学院

王秋林

15:00-15:20

血管拟态的临床意义及其发生机制

陈珏    医学院

15:20-15:40

“体卫融合”背景下的学科交叉研究

 陈祥和  体育学院

15:40-15:50

茶歇

15:50-16:10

肠道菌群在慢性肠道疾病及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严雪冰  医学院

钱莉

16:10-16:30

体育运动与孤独症的关系:脑智视角下的证据

 蔡可龙  体育学院

16:30-16:50

云芝多糖抗肥胖作用机制研究

李晓军  医学院

主办单位

扬州大学学科建设公室

扬州大学科学技术处

扬州大学医学院(转化医学研究院)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报告人简介


赵仁清,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会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运动医学委员会会员。长期致力于慢性病的流行病学、运动干预慢性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在此领域发表数十篇SCI 收录论文,获得多项基金资助,出版本专著。



陈珏,男,扬州大学医学院副教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导。日本昭和大学附属病院访问学者,全国优秀博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胃癌重点研究室骨干成员,江苏省中青年学科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免疫学会专业委员,江苏省肿瘤多学科学组成员。主持国家/省科研项目3项,发表JCR2区论文四篇。




陈祥和,男,1986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扬州大学“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兼任中国解剖学会运动解剖学分会秘书;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运动健康科学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理生化分会会员。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与骨适应的分子机制、运动改善青少年抑郁的理论与机制研究。以第一作者和/或通讯作者在SCI、CSSCI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国家规划教材一本。主持且在研国家社科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等课题8项,校级课题1项,1项校级课题已结题。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别课题10多项。



严雪冰,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相关分子机制研究及慢性疾病发生发展相关微生态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卫健委面上项目、扬州市社会发展项目及黎介寿肠屏障重点项目各一项,获得扬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两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一项,目前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SCI论文近25篇,其中IF>10分3篇,单篇最高IF=18.187, 代表性

论文成果被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等专业领域权威杂志引用。

蔡可龙,男,江苏徐州人,扬州大学体育学院在读博士生,师从陈爱国教授,主要研究体育运动与特殊儿童脑智发展的关系。学习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以合作作者发表论文4篇,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参与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得第六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


李晓军,男,讲师,硕士生导师,2019年入职扬州大学医学院中西医系。硕士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博士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生物学专业。曾于香港浸会大学赛马会中医药学院担任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糖组学,非靶向代谢组学,转录组学,微生物组学多组学之间互作。目前主持江苏省自然项目1,江苏省高等学校1,一作或通讯发表SCI论文 10篇,最高影响因子9分。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江阳中路136号
E-mail:yixb@yzu.edu.cn(院长信箱)
电话:0514-87978804(综合办公室)、87992206(监督举报)、0514-87978811(招生就业)
传真:0514-87341733

关注官方微信

Copyright © 2025 扬州大学医学部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