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袁红建,男,1974年10月出生,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泰州市311工程培养对象。2016年获泰州市姜堰区委宣传部“优秀医生”光荣称号,2019年获泰州市姜堰区第二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提名奖,2020年获泰州市医德楷模荣誉称号。现任泰州市姜堰区急诊急救中心副主任,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风湿科主任。1998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获本科学历、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南通大学内科学血液病专业,获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先后在苏州大学附属医院、天津血液病研究所进修学习。2019年参加江苏省卫生国际交流项目赴德国图宾根大学医院访问学习。主要从事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恶性血液病的基础和临床的研究,在BLOOD发表文章1篇,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多篇。先后主持多项研究,获泰州市姜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泰州市新技术引进奖1项。目前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白血病学组委员,江苏省骨质疏松基层防控联盟委员,江苏省研究型医院白血病MDS分会委员。
二、近年来所完成和正在进行的主要课题
1.泰州市科技支撑社会发展计划项目“T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在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意义”,2013-2014,2万元,主持
2.泰州市科技支撑社会发展计划项目“应用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层治疗的探讨”,2016-2018,2万元,主持
3.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后早期分子学反应的预后意义”。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科技项目,2017-2018,2万元,主持
4. “IL-6/STAT3与HIF1在多发性骨髓瘤耐药中的作用和机制”,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科技项目,2020-2022,3万元,主持
三、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和/或通讯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
1.邓银芬;袁红建.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并文献复习.白血病.淋巴瘤.2020.通讯作者
2. Liu, T.; Wen, L.;Yuan, H.; Wang, Y.; Yao, L.; Xu, Y.; Cen, J.; Ruan, C.; Wu, D.; Chen, S.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recurrent CPSF6-RARG fusions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resembling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BLOOD,2018.131(16):1870-1873.共同第一作者
3.袁红建;孙善芳;钱小丽;邓银芬;许如鑫.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早期分子学反应的预后意义.吉林医学2018, 39, 1707-1708.
4.袁红建;孙善芳;钱小丽;邓银芬;周丽华.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后6个月的分子学反应的预后意义.交通医学2018, 32, 26-28.
5.袁红建;孙善芳;钱小丽;周玉闻;徐瑞容.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后3、6个月BCR-ABL的预后价值.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7, 231-232.
6.袁红建;孙善芳;潘怀富.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意义.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4, 1715-1716.
7.袁红建;孙善芳;邓银芬;钱小丽: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Vol. 18; pp 116-117.
8.袁红建;孙善芳;钱小丽.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13, 8, 47-48.
四、科研获奖
1. “T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在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意义”2017年获泰州市姜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2.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后早期分子学反应的预后意义”2019年获泰州市新技术引进三等奖
五、社会兼职
1.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委员会委员
2.江苏省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3.江苏省医学会白血病学组委员
4.江苏省骨质疏松基层防控联盟委员
5.江苏省研究型医院白血病MDS分会委员
联系方式
E-mail:yuanhongjian@139.com